这一年如此漫长,这一年匆匆而过,这一年注定难忘。
2020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世界既定的轨迹和节奏,给电影行业按下了“暂停键”。2020 年春节档以重点影片《夺冠》、《紧急救援》、《唐人街探案 3》为代表的七部影片集体撤档,直接涉及票房损失百亿元左右。其后数月,拍摄项目不能开机,电影院线不能营业,产业实体不能运行。全行业进入冰冻期。
疫情之下,全球电影行业都面临至暗时刻。电影院陆续全部关闭,数部影片同时宣传停拍和推迟上映,美国最大院线 AMC 申请破产。据网络数据,仅截止 2020 年 3 月,全球票房损失已经高达 70 亿美元。
暂停下来的日子让更多的人审视自己的生活,有人发现另一半的可爱,有人忽然发现自己的烹饪手艺,有人在运动养生中找到乐趣。人们自问,未来的日子,我是否依然这样过;假如还有来世,我是否依然这样活?而停顿下来的电影产业,也让从业者们有机会冷静梳理一同走过的从前。
网络电影异军突起
回顾这一年,“变化”和“挑战”是不断出现的高频词汇。中国电影产业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囧妈》通过字节跳动平台完成了从院线到网络的官方宣言,开启了今年首波网络电影的浪潮,“在家看电影”成为特殊时期的新现象。在这一机制下,各大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和用户观看视频的时长一再创新高。
根据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视频三个平台的网络电影票房榜单,今年上半年,有《奇门遁甲》、《倩女幽魂:人间情》、《大蛇2》、《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等超过 30 部网络电影的分账票房超过了千万元大关,其中爱奇艺独占鳌头,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并驾齐驱,形成了“一超两强”的格局。
以往,网络电影给观众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粗糙”的层面,然而随着整个电影行业的专业化和细分化发展逐渐深入,网络电影正从粗糙的野生方向走向正轨。
今年上半年,在影院停摆的情况下,网络电影呈现出题材多样、模式创新和融合的新态势,整体体现出逆势上升的姿态。顺应这一新的趋势,更多传统的影视公司相继进入网络电影,从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正面加速了网络电影的质量较之“网大”时代的迅速提升,从而形成了稳健的良性循环。
院线电影焕发新魅力
2020 年 7 月 16 日,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 7 月 20 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作为 2020 年首批进入影院放映的国产片,《八佰》无论从技术手段抑或题材类型来说,市场对它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期待视野。
《八佰》前后筹划超过十年,投入资金过 5 亿元,是我国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影片,其视听效果带来的沉浸感在华语战争类型片中是首屈一指的。该片上映后,观众的观影期待和报复性的观影需求使其成为整个暑期档的一枝独秀。
近年来,从《战狼》、《我不是药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今年的《八佰》,这些影片都是在暑期档成为热门话题的。但是因特殊的客观原因,《八佰》在今年不仅是暑期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走向复苏。可以说,《八佰》的上映是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剂强心针,电影市场的阴霾被一扫而去,同时也给了其他电影纷纷回归影院的勇气,提升了行业信心。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它的出现意义重大。
随着国庆档期的到来,多部电影纷纷与观众见面,其中以新主流电影最为瞩目。《夺冠》打响了国庆档的第一枪,用个体视角和三场真实的比赛联系起永不放弃、超越自我的“女排精神”。《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导演拼盘”的“小品合集”模式,以五个地域的家乡故事让观众在诙谐幽默的基调下领略到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反映出当代社会里人们富于温度的价值认同。
作为“命题作文”的新主流电影,《金刚川》是“导演拼盘”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尝试。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作为一场对国产电影工业水平的检验,5G 技术的应用及 20 多个公司、2600 多人的特效团队的参与,呈现了国产战争片的新高度。与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合作模式不同,《金刚川》将三个导演的优势进行了充分的吸收融合,路阳展现了对人物状态的精准把控,郭帆负责电脑特效最多的部分,管虎则把控影片的叙事节奏和艺术风格。这种导演之间新的工业化协作方式保证了影片的完成质量,而深层次的导演合作模式也将会是未来不可忽视的创作方式。
《一点就到家》则结合时下火爆的全民电商热潮,将镜头对准了从大城市回家乡创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三位青年,反映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切实有效性。
除了新主流电影外,其他影片也有亮眼的表现,像《姜子牙》旨在对个体的观照并呼唤正义和道德的价值,《风平浪静》则拓展了国产黑色电影的边界和空间。
中国电影记录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电影的魅力在于大银幕观影,电影院提供的视听效果和观影感受是其他任何媒介、载体无法比拟的。电影院对声光电魅力的展现以及强烈的社会属性和社交功能,对于产业化十多年培养起来的广大观众来说是“刚需”。尤其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代表国家主流文化的作品,还是要首先在院线放映,才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和观影体验。
好电影是“火车头”,好电影是“领头羊”。只有拍出了好电影,才会有观众和市场。没有好电影,行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时值冬日,恢复营业后的电影院仍在期待暖春,需要更多质量优异、内容丰满的大体量影片点亮银幕,点燃观众的观影热潮。
电影诞生 100 多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黑白到彩色,无声到有声,到今天的 3D、IMAX 全景声、4K 放映……不管电影工业如何进步,电影科技如何发展,通过电影表达人类共同情感,讲述生命故事,表现时代,书写人民的光荣与梦想、喜悦与忧伤,永远是电影人的使命与担当。
去年,金鸡百花电影节上,黄坤明部长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电影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提出:“在新时代,我国电影战线和广大电影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电影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电影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要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电影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之同频共振。中国电影人应当把自己放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坐标系中,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与时代同步伐,用心动情地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人民喜闻乐见的电影,为建设电影强国、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尹力,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