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揽世界大势,着眼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已成为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实践开放包容发展理念的伟大事业、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和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成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一带一路”实施七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成效卓著。不仅受到沿线国家的由衷欢迎,而且在世界上赢得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是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伟大事业,是一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平台。各行各业都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我作为一名从事管乐艺术五十多年,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主席的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一直以推动管乐艺术为己任,先后指导策划了上海之春管乐艺术节、南昌国际军乐节、管乐艺术高峰论坛、青岛市南管乐艺术周、天津国际管乐艺术嘉年华等多项国际音乐艺术活动。数千支国内外管乐团队,近 10 万名管乐乐手参加了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管乐艺术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我在认真学习和反复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讲话精神、了解“一带一路”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开展管乐活动的实践,经过认真思考,对如何发挥管乐艺术优势、搭建管乐艺术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一、管乐艺术与“一带一路”主旨完全契合
管乐作为音乐的重要门类和载体起源于西方。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普及与发展。管乐相对于其它音乐形式而言,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一是易于学习,便于普及。一般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便可掌握基本的演奏技术,经过乐队的合奏训练即可进行演出。而且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均可参与。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参与器乐学习和活动的人群中,从事管乐的人是最多的。而在音乐团队中管乐团更是占据了多数。尤其是青少年管乐团在世界各国中都得到了相当的普及。二是管乐演出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管乐有独奏、重奏、坐式交响乐队、行进表演乐队、特色表演团队以及与舞蹈、声乐、民乐、武术等各种其它表演艺术自由组合的各种表现形式。其演奏的乐曲有古典、现代、爵士、摇滚等各种风格,满足了不同人群对音乐欣赏的需求。如再加上音响、灯光、舞美的渲染配合,则会营造出视听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冲击力。三是不受演出条件的限制。可在高雅的音乐厅进行高大上的音乐会演出,也可在广场、社区、体育场馆进行非常接地气、雅俗共赏的演出,使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零距离感受到管乐艺术的魅力。
正是管乐艺术的特点和优势,使之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普及与发展。不仅在管乐发源地欧洲各国几乎人人会演奏,校校有管乐团,而且在亚洲的日本、韩国乃至马来西亚、泰国的管乐发展得都非常好,水平也比较高。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管(军)乐节也纷纷在世界各国相继举办。尤其是欧洲,甚至于一个国家有多个管乐节。如:德国的不来梅管乐节、慕尼黑管乐节,瑞士巴塞尔军乐节,芬兰哈米纳军乐节,美国的芝加哥管乐大会,日本的东京都军乐节,俄罗斯的“救市主塔楼”军乐节……其中尤其以英国的爱丁堡国际军乐节历史最长,影响最广。它始于 1950 年,已连续举办了 70 届。
每年八月在爱丁堡广场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乐行进表演。来自世界各国的军乐表演团队各显神通,异彩纷呈。借助军乐形式,融合各国文化元素,奉献出一台台美轮美奂的艺术大餐。同时还安排各团队在广场、街道、社区、即兴各种演出,使整座城市都洋溢在管乐的海洋。每年都吸引百万计的游客前往观看。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该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且有力地推动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促进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带一路”的主旨就是要通过这一平台和纽带,推动和促进沿线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管乐定可大有作为,为“一带一路”做出积极贡献。
二、我国具有举办管乐节的基础条件和成功经验
管乐艺术作为“舶来品”进入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解放前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管乐艺术也迎来了大发展的繁荣局面。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管乐在学校得到迅速发展,从事管乐演奏的孩子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校管乐团数以万计,仅北京就达 600 余支。同时各种成人管乐团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各种演出活动常年不衰。尤其是中国音协管乐学会自 2004 年成立以来,大力推动管乐普及与发展。先后举办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南昌国际管乐节、青岛管乐艺术峰会论坛及管乐艺术周、日照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大连管乐嘉年华、北京与天津管乐艺术周、承德管乐与旅游艺术节等多项活动。
其中以南昌国际军乐节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作用最为突出。南昌国际军乐节是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与南昌市人民政府精心打造的一个国际级专业高水平管乐艺术交流展示平台。其主旨就是通过军乐管乐这一载体和军乐节的平台,促进中国军队和人民与世界各国军队与人民的沟通交流,加强民心相通,增进人民友谊,为开展各项合作奠定人文和感情基础。自 2006 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六届。有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5 支军(管)乐团、10486名乐手参加。既有解放军军乐团、海军军乐团、空军军乐团、武警卫士军乐团 4 支国内最高水平的专业军乐团参加,又有南昌市大、中、小学的 48 支学生管乐团参加。尤其突出的是每届管乐节都有约 10 支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各国军乐团参加。其中大部分都和“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相关。如:俄罗斯国家近卫军等3支军乐团、美国太平洋陆战队军乐团、新加坡武装部队中央军乐团、埃及国家军乐团、哈萨克斯坦武装部队军事中心中央军乐团和来自墨西哥、白俄罗斯、瑞典、乌克兰、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挪威、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汤加、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爱尔兰、克罗地亚等国家的军乐团或表演团。军乐艺术使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相聚在一起,展示才艺、交流文化、增进友谊。
南昌国际军乐节活动内容丰富,艺术水平堪称世界一流。隆重热烈的开幕式暨吹奏街游,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尤其是吹奏街游,吸引了约 30 万人民群众围观,其盛况创造世界之最;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的行进吹奏表演晚会,将军乐艺术之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令观众如痴如醉;各种音乐会及广场、街道的文化惠民演出异彩纷呈,各显神通,令广大观众大饱眼福。演出之余,各国乐手联欢交流,互赠礼物,其乐融融。
三、对亟待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南昌国际军乐节在举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主办单位是南昌市政府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在邀请中外管乐团队尤其是国家级团队时,级别不够,使得乐团上报审批困难、办理出入境手续不便;邀请国家和军队有关领导出席相关活动也有较大困难。同时,媒体关注不够,尤其是上中央媒体更加困难,使宣传力度受到影响。
上述问题的解决要从多维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认识到南昌国际军乐节作为具有很强国际性的文化平台,对推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南昌国际军乐节经过六届的精心打造,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品牌。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军乐节,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爱丁堡国际军乐节艺术总监也赞不绝口。曾参加过该军乐节的俄罗斯、英国、法国、埃及等许多国家军乐团领导在高度赞赏的同时,一再表示愿继续来参加这一盛会。南昌国际军乐节应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做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二是提升南昌国际军乐节主办单位级别。可参照珠海航空航天博览会模式,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与旅游部主办,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作为支持单位,南昌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作为执行和承办单位。主办与支持单位的提升,将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打通渠道、保证其顺畅举办。
三是明确主要责任。邀请外国军乐团可由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负责,国内专业军乐团可由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作为任务下达,具体组织策划工作由中国音协管乐学会负责,经费及各项保障工作由南昌市政府负责,由此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从而使南昌国际军乐节成为在国际上具有强大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著名文化品牌。
【作者简介】
于海,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