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摘登 || 陈名杰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研究联络部 | 发布时间:2023-09-17 | 6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设好“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


“让文物活起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鲜明的时代特征。原来文物工作方针是16个字,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从去年全国文物工作会后,新时代的文物工作方针是22个字,其中最后的落脚点是“让文物活起来”,并以保护为主、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为重点。

北京市的文物工作秉承这个时代特征,坚持“三个同步”和“四化方向”。三个同步:一是“保活并举”,文物保护和文物活化利用同时考虑;二是“本环一体”,文物本体和周围的环境一体考虑;三是“有无共生”,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价值或者说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考虑。“四化方向”是指文化遗产“生活化”、“数字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北京作为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一定要坚持国际化的方向。

 


关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北京很多地方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例如,数字故宫、数字圆明园、数字长城、数字中轴等等。

“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和国家文物局新推出来的一套体系。原来国家文物局有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这些序列。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这一新的序列则特别强调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相结合。全国首批推出了六个示范区,“三山五园”是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示范区建设的主题是“让文物活起来”,中间包括数字化方向。


一、“三山五园”地区的文化资源

一是历史文化的深度。近十年来,首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三山五园”地区是其中一个标志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之后,“三山五园”地区才被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三山五园”已经迅速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两大核心承载地之一,这一成就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要求,即激发文物的生命力,以及系统性的保护理念。“三山五园”地区的历史文化深厚度可以从古代至今的发展历程来观察。这一地区与北京老城同步发展,明朝为北京城完善了城市架构,而清代则将其打造成一个皇家园林的聚集区,覆盖面积达68.5平方公里。“三山五园”地区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是人类文化创造力的杰作,是中外艺术家合力打造的文化瑰宝。从历史角度来看,它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是市民教育的力度。从教育角度看,文化遗产需要发挥其教育作用。清代末期的改革家陈宝箴曾在海淀镇的一家酒楼里眺望圆明园,潸然泪下。康有为在法国的枫丹白露看到圆明园被抢掠的文物,深感痛心。而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先生访问圆明园后,特地创作了一首诗,表达了对圆明园的深切之情。“三山五园”地区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之源。

三是思想理论的高度。北京革命文物三大片区即包括香山“三山五园”地区和新中国成立片区。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的统筹下,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对这三大片区进行了全面整理,取得了显著成就。

四是国际交流的广度。“三山五园”不仅代表了以北大清华等高校、农科院军科院等科研机构、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培训机构,以及中关村等科技创新重地的合作,还成为了新思想和新业态的聚集地,引领着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是国内外民众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是古今交流的理想之地。

因为“三山五园”的综合性和复合性,对其探索过程走过弯路。最初,于2002年,我们将“三山五园”地区仅视为皇家园林旅游区,但由于未能充分把握其资源的复合性,未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合作。随后,将其发展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并将其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这一改进不仅从文化角度出发,还在覆盖面和包容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今天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三山五园”地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从“三山五园”地区被确定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大核心承载地后,这一地区在多个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首先,北京城市总规已经明确了“三山五园”地区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规划图上已得以体现。其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经明确将“三山五园”地区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此外,近年来,“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也为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然而,除了这些机遇之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首先,“三山五园”地区在北京城市体系中的具体角色和历史使命需要更加明确。例如,中轴线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展示,是北京老城的核心,也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重要象征。然而,对于“三山五园”地区的明确定位以及如何进一步细化和实施,还需要深入思考。其次,“三山五园”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交融的复合型地区,其中颐和园、圆明园和香山等单体文化符号的影响力较大。因此,需要解决如何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也是一个挑战。第三,该地区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名人资源,需要进一步整理和挖掘这些资源,并明确与“三山五园”的主要品牌之间的关系等。

在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存在一个悖论。即文化资源富集的地方不一定是文化创新最有活力的地方。因此,不应仅仅因为“三山五园”的资源丰富就认为在文化创新方面一定能够做得出色。在这方面,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更好地运用科技手段,例如数字化应用。尽管数字圆明园项目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数字化应用的下半部分,仍然需要找到有效的路径。此外,需要改善治理方式,减少低端观光游和不良竞争等问题。也需要推动文化创新,包括创新一些标志性的文化项目,如博物馆建设和多功能文化体验场所的建设,以及“三山五园”的博物馆群落等。北京正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三山五园”地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最后,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三山五园”地区包括区属、市属、中央单位和军队等多个管理权限,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管理挑战。


三、加强“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与科学利用

一是要梳理历史文脉。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和持续不断的梳理历史文脉,我们可以对“三山五园”有更深入、更立体的认识。

二是要加强文化创新。要整合要素。整合文化、科技、金融、旅游、人才和生态等要素,实现跨部门跨界创新。同时,要强化国际视野,加大以创意为引领的文化创新力度,推动文化的生活化、产品化、场景化;要创新标志性文化项目。例如,近年来颐和园、圆明园和香山都在打造博物馆,这是很好的举措。这些场所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综合文化体验场所;要建设好“三山五园”的博物馆群落。北京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而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中,“三山五园”地区作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是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希望未来到“三山五园”,能感受到整个区域就像一个活态博物馆。

三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近年来,我们重点在培养博物馆的馆长、策展人和讲解员这三类人才。馆长代表了博物馆的管理水平,策展人代表了展览水平,讲解员则代表了对公众教育的水平。为了深化改革和解决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我们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激发文化的勃勃生机。

四是要展现整体风貌,“三山五园”作为一个整体,既要保持圆明园、颐和园、香山和北京植物园等景点的单体美,又要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强化。要通过整治等措施,使“三山五园”地区在环境、历史文脉的梳理以及博物馆的打造和文化创新等方面都能成为一个整体,向世人展示一幅完整的西山盛景图。

五是要完善治理机制。如何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关键在于抓住三个关键字:一是“正”,即强化正确的方向和格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守正创新的思想指导下,要把“三山五园”地区打造成北京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地,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文化传承典范;二是“融”,即激发各方面的融合活力。文物的活化利用一定要跨界融合,融合各方面的力量,实现跨界创新;三是“统”,即增强统筹能力。比如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只有加强统筹能力才可能让“三山五园”成为一个整体。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