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探索“一带一路”沿线中华文明传播新路径
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一级巡视员黄卫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作为中国国际传播集团的一部分,成立7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积极传播中国的声音。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外文局通过图书出版这一媒介,不断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扩大中华文明在海外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新形势、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不断更新传播方式,力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图书出版方面主要体现“三个新”:
一、遴选新课题
中国外文局精心策划图书选题,打造海外读者感兴趣、易于理解的新作品,以满足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主题的高度关注。
过去的十年里,“一带一路”主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成为国际出版界持久热门的出版话题。根据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亚马逊网站的跟踪分析,过去十年海外出版的围绕“一带一路”的图书数量逐渐增长并保持稳定。在2017年和2022年,图书数量达到峰值,均超过100本。最近的三年中,由于疫情等原因,全球经济和出版业都有所下滑,整体趋势略有下降。但截至目前,2023年的统计数据已经统计到8月份,图书数量已经达到84本,呈现出有利的回升趋势。
从语种分布来看,2016年之前,海外出版的“一带一路”主题图书主要以英文为主,英文语种占绝大多数;而自2016年以后,呈现出多语种的趋势,其中英语占了50%以上,其他语种的图书数量也逐渐增加。这些数据是监测亚马逊网站上除中国出版社外的海外出版社关于“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数量。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于“一带一路”主题信息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并且呈上升趋势。
为了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中国外文局多年来凭借多语种传播的优势,推出了许多全方位解读“一带一路”主题的图书。初步统计,过去十年大约出版了400多种图书,涵盖了19种语种。这些图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以及一些官方文件,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些图书都以多语种形式出版。其中,斯瓦西里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于八月份首发。
此外,还有一些解读理论与实践的新倡议,如《解读中国“一带一路”》,以及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图书,如《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系列以漫画形式介绍丝绸之路的作品,称为“漫画丝绸之路系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多语种方式在海外进行传播的。
其中,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是国内第一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专著。目前,该专著已经在12种语种上出版,并输出到了9种语种的版权。这套书在许多国际论坛和会议上获得好评,并赠送给了安南等国际政要和多国大使。
配合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世界出版社还出版了《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中国关键词”是中国外文局多媒体融合出版的品牌,根据不同主题有不同的篇章。其中,“一带一路”篇在韩国、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当地语言出版。
此外,还有一套名为《丝路百城传》的图书系列。《丝路百城传》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多语种大型城市传记丛书,填补了国际出版领域的空白,推动了城市传记创作的发展,深化了对城市的研究和认知,同时也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出版文化交流。目前,这套丛书已经出版了60多部中外城市传记,其中包括中文版39部、英语版9部、俄文版8部、哈萨克文版3部和西班牙文版1部。这些书涵盖了亚洲、欧洲和美洲等三大洲的20多个国家,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例如,《圣彼得堡传》和《罗马传》等作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传记邀请了当地著名作家,用他们的母语写作了这些城市的传记。这套丛书就像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城市以及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人们的历史和文化。因此,《丝路百城传》不仅是一个宣传的窗口,也是一次历史的梳理和文化传承的机会。它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二、从提升本土化传播效果出发,探索中国图书海外出版与传播的新模式
中国的故事不仅要讲好,更要传播出去,因此我们不断努力让中国图书“走出去”。自2016年起,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在传统的版权输出模式之外,与海外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共同建立了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开创了国际传播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4个国家建立了81家中国图书主题海外编辑部,其中有24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中国主题海外编辑部。这些编辑部与当地的知名出版社合作,在各个国家出版中国主题的图书,并通过主流渠道进行推广和发行。通过这种方式,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了500多种中国图书,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志同道合》《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挚友》等一系列经典图书。
此外,这些合作的图书能够通过海外合作方在其官方网站、亚马逊、连锁书店等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在当地的图书馆、孔子学院、高校、驻外使馆等机构进行赠书。为了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与西班牙、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泰国等国家的合作方策划举办了形式各样的宣介活动。通过国际合作出版的图书封面,例如《中外五千年文明互鉴(俄文版)》,登上当地电视台节目进行宣传,在报纸上刊登书评,制作推广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播放,以及在各大国际书展上展示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中国主题图书的海外影响力,推动形成一个适应当前对外传播工作要求、符合国际传播特点、互利互惠、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
为了推动这种合作方式,中国外文局在2019年专门发起成立了“中国主题图书合作出版协作机制”。这个机制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发起,目前有20多个国家的知名出版机构共同参与,实现信息联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图书的选题策划、翻译转化、本土出版和国际营销水平。在2023年的BIBF中国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对该机制进行了扩员,增加了国内几家大型出版集团,吸纳了6家新成员,使这个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带动全国出版界一起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故事,讲好中外文明互鉴的故事,扩大影响力。
三、数字赋能,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开辟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新渠道
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国正在搭建“数字丝路”,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积极举措,为中国文明的国际传播赋予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积极运用数字方式,加强中国图书的海外推介。首先,重点打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在出版社指导下建立的,旨在打造一个数字传播的权威平台,服务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工程,数据库的基础性结构框架已经建立,同时完成了《治国理政》1-3卷的8种语言版本和第4卷的2种语言版本的图书资料数字化加工、专业化标引和入库管理。这使得11种合作语言版本的图书能以原版电子书形式展示,同时数据库支持PC和移动端的适配阅读,多维度查询。举个例子,如果阅读英文版本,想要查看法文或阿拉伯文的翻译,可以通过多语言比对功能供学者进行研究。接下来,这个数据库还将进一步扩展其功能和服务。
此外,国际汉语教学一直是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的重要产品线。针对不断扩大的海外汉语学习群体,中国外文局华语教学出版社搭建了海外云图书馆,作为一个帮助海外读者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在线阅读平台。目前,海外云图书馆已经完全在海外运营和推广。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尤其是拉美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汉语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学习人数不断增加。在一些国家,如智利,中文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因此,对中文汉语教材的需求非常大。然而,由于距离较远且国际运输成本较高,纸质图书的传播在图书海外传播中已经不再常用。因此,中国外文局搭建了大量这样的数字化平台。
这些平台首先要保证技术上的阅读流畅。其次,这些平台并非提供免费服务,比如海外云图书馆是收费的,采用会员制。每本书的价格参照当地海外图书市场定价,确保价格合理。尽管如此,在内容质量和需求方面,这些平台仍然表现出色。截至目前,海外云图书馆已经运营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注册阅读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2万。此外,汉语教学出版社还与许多“一带一路”高校和中文学校签订了机构用户服务协议,因此前景相当乐观。
最后,自2017年起,中国外文局下属中国图书国际贸易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合作,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拓展项目,将中国主题出版物传播到这些国家的图书馆。目前,已经开展了22个国家的24家图书馆项目,发行了超过2.4万册中国主题出版物。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在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这些图书馆,它们是我们希望能够在海外知识体系中传播的关键通道,这包括国家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知识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外文局目前已经进驻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秘鲁等国家的图书馆,并稳步推进项目的实施。
最后,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源自深厚的中华文明,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国外文局将继续弘扬丝路精神,以合作、互鉴、共赢的理念为指导,以满足各国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继续推进国际出版合作,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出版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这将书写新的国际互利共赢、人民相互了解、文明互相学习的丝路时代新篇章,并为之作出新的贡献。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