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摘登 || 郭旃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研究联络部 | 发布时间:2023-09-16 | 6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探讨国际语境中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及对遗产的认知、保存、保护与弘扬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主任委员郭旃


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愿景,并由发展和改革委等相关国家部门联合推进“五通”,民心相通引人瞩目。民心相通基于历史的实证和记忆,在国际语境和共同价值观中认识丝绸之路和历史性海洋大通道的历史性存在和意义,应该是专业工作者的本分和职责。

人们注意到,每当世界遗产申报之时,往往是首次参加申报的同志们对自己家乡、对与生俱来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的身边的建筑、环境、遗址的再认识过程,是从人类文明进程和全世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历史沿革和对比研究中,对本国本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重新认知、界定,同时也改进或重建阐释与展示体系的过程。它不仅限于国门之内自说自话,更是广受欢迎的世界遗产事业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方面之一。

世界遗产体系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1个春秋,今天世界遗产公约已成为国际公约中少有的几乎被全世界所有国家签署了的公约,世界遗产名录发展到现在1157处,分布在167个缔约国,其中文化900处,自然218处,复合30处。

 


同时,近年来世界遗产公约的具体实施中越来越严重的政治性偏向也带给人们很多困惑和不安。实际上,只要了解到支撑世界遗产事业的两条主要基线——专业的基线与国际合作协调的基线共存,他们的合作与纠葛就会多一些追求和坚守、理解和包容以及努力和预期。

了解专业基线的内涵和由来,包括一些重要的概念、事件和历史性节点。比如以拉斯金为代表人物的保护运动所针对的勒-迪克的风格性修复、《两个雅典宪章》《布兰迪的修复理论》《威尼斯宪章》《世界遗产公约》及动态发展的《实时操作指南》,中国文物、古董的整旧如旧、文物原状、随破修理,《奈良真实性文件》乃至巴黎圣母院火灾后的修复。他们所体现的基于数百年欧洲保护哲学的演进,汇集全世界相关经验和智慧凝聚而成的国际共识,这会是世界遗产体系的专业依托和道德高地。

和专业基线伴行的还有国际间政府合作协调的基线。这是一个国际共识的事业得以落地运作实施的基础、保障。世界遗产体系源于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共同遗产和环境的惨烈毁坏所引发的国际关注。早期见于墨西哥代表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的提案,继而成为1972年时任总干事成功缔结的世界遗产公约。中国1985年签署公约,目前已经拥有世界遗产56处,比排名世界第一的意大利少两处。

政府间国际合作的基线和平台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自利益的追求和国际政治外交的博弈。在支撑专业理性得以实现的同时也带来与理性相冲突的纷争、挑战和困惑,比如以色列和阿拉伯的争端。清醒和正确的认清和应对这些基线的存在会有益于理解和把握对世界遗产事业的参与:决定世界遗产品质的首先是基于专业基线的谈判,其次才是自己的追求和政治外交手段,这可以是检测世界遗产认识和工作水平是否令人信服口服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分界线。文化线路对人类文明尤其是多元文明相互交流互鉴带来的特殊贡献在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被发现,越来越被普遍高度评价和关注。同类遗产中的世界性意义通过全球的范畴和全人类文明进化史对比研究来界定。国际共识的文件——国际古迹理事会也就是ICOMOS对于丝绸之路的评估报告的对比研究结论是:丝绸之路在世界诸多文化线路中是无与伦比的。

丝绸之路,当代国际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东西方文明对话之路。作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是可见可触及的,它是物质的是实物,作为现实的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是相关的历史性物质存在,必备四项基本要素:产品、基础设施、成果、制约或者生成交通线路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和关联元素及景观。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物质与文化双向综合交流的历史性线路,首先的要素是由交流的需求作为诱因和动因,也就是要有各自特殊的产品以及发生的基地,包括丝绸、瓷器、香料、小米、番茄、马铃薯以及文学、天文、水利等等的相互传播,这些活生生的元素建在这条千百年的古道上,辐射到人类生活的全部。第二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有了强烈的需求还需要有交通交流的基础设施和手段,除了道路、码头、桥梁之外也包括服务的、支持的和防护的设施。第三个要素体现出历史性文化线路对人类多元文明相互借鉴合作共融,在千百年的交融中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和无可替代的特殊贡献,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历史积淀,诸如科学技术、宗教等等全方位的体现,这其中有很多特别值得关注的主题,比如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在ICOMOS的专业报告中备受关注。土耳其的坎儿井在中国也是独特的文化现象,而在丝路的中段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类似水利系统。相关的研究将不仅会促进国内的遗产工作,还会沟通国际间共通的记忆和情感。第四项要素就是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地理水资源等条件和景观。如河西走廊、天山峡谷隘口等等都制约或者支撑着丝路的存在,甚至被写入历史名录的火焰山都合乎丝绸之路的构成理念,可以衍生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和神话信仰体系的关联。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四大要素换句话说,我们所接触到的文物各类文化遗产实物只要能被证明属于这四类要素,在属性上就有资质被纳入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范畴,这也表明世界遗产既是一种新的认知高度广度和深度,也是易于理解的,就在大众的生活中,在每个人的身边。

不同的国度和族群能够在国际语境中找到和阐释本国和本民族的地位和贡献会是一种视野和胸怀,也是能力和水平。中哈吉丝路项目的国际共识中有很多共同回味反思和发扬的,比如最初中国同行曾经想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命名为创始的或者开始的路段,以彰显它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但实际上学者考证追溯自然地理的发展,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人类交通线路起码可以追寻到公元前两千多年。而作为被赋予特定文化属性的丝绸之路从19世纪到当代有以特定历史事件和节点框定的时空范畴认知和国际的共识,是国际大联合的产物,不是三国或者哪一国几十万民工一时创造开凿出来的。虽然每个国家希望在这条最伟大的文化线路上认证自己国家的独特贡献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放到整体层面就需要一个能为大家共同接受的明确而又符合实际的界定并将其用于尽可能中性客观的表述中。

国际共识在这方面不偏不倚给出了客观的论证和表述,从张骞通西域的鲜明历史事件为起点,以大航海时代陆路丝路开始为终点,截止于16世纪。大家心悦诚服,有敦煌的壁画出使图,还有大量的史料。在ICOMOS客观评估的基础上,国际间达成了共识。有中亚的同行认为中哈吉段落的丝绸之路堪称“一带一路”的历史。国际共识中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对长城属性作用和意义的再认识。对长城的研究文章浩瀚,但长城的作用和属性是隔断还是交往一直众说纷纭。作为一个综合防御体系,长城不仅是大家熟悉和攀登的著名的城墙,还包括一整套建构和设施,比如烽燧驿站等等。如宿白先生讲“阳关以西,继之以烽燧”,虽然没有城墙了,它的烽燧一直延伸到中亚。文化线路尤其是丝绸之路这么一条漫长复杂的交通线网,基础设施其中的防御设施不可或缺。ICOMOS的评估报告中反复出现对长城的关注,甚至在最后的进一步建议中都提到对长城体系作为丝路的内在元素进一步研究和扩展,争取让它们也进入遗产的组合。这给深入认识和理解长城属性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份新的参考。长城不仅是中哈吉历史文化线路内在关联的见证,也验证了一个或者曾经是无知的或者曾经被忽视的重大事实和重要的历史现象,那就是只要丝绸之路在运行,长城就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遗产既是物质的,也需要保护和保存。如何进行保存和保护,离不开对文化遗产属性特征存在形式的准确认知。在人类对遗产属性和意义的认识过程中,世界遗产内在的保护哲理一个最基本的词汇的演变是公认的重要参考。这一概念的演进也形成了进一步的专业认知,那就是遗产的属性是实物的历史文献,所不同的可能是这种实物的文献多了一份鉴赏、审美、纪念、情思、感怀的色彩。关于真实性的完整性的认识和追求很大程度上基于这一文献的科学理念,因为验证和研究历史是不容许篡改的,不能设想引用被随意篡改过的史记、道德经等等来论证历史,同样也不能用被篡改过的历史见证物去表现真实的历史。

当前的遗产保护潮流特别突出整体统筹保护,文化线路遗产较之其他单体建筑群之类的遗产具有更突出的实用特性和追求。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始界定是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应该有两层内涵,一个是不借助机械的力量,难以以人体的力量简单的挪动,另一层或许更重要,就是不脱离原来的环境。虽然目前世界遗产被界定在物质的和不可移动的范畴内,但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形的或者物质的和无形的或者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们之间又有着相互依存不可完全分割的一面,世界遗产公约之后逐渐成熟了两个平行的国际文件,那就是《守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和《文化多样性公约》,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常说的古董文物也都有专门的国际共识。中国西安发布的第十五届ICOMOS大会上通过的文件,所阐释的主张是指一处史记一个历史城镇古代设施等形成的先天条件和选址理念以及实施落地时的规划调整和被认定为遗产保护对象之时的历史性环境状态。遗产与设定的关联除了对遗产属性历史鉴定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之外,也影响到正确良好的景观感受。

面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矛盾,信息采集和保存被认为是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终极方式和手段之一,也是遗产展现体验和弘扬生动有效的路径之一。对数字化和其他可靠的新科技的应用也因而有积极的需要和巨大的适用空间,敦煌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展示的模范,在这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展现、弘扬亟待科学技术的助力和支撑,同时对文化遗产事务的介入离不开对遗产特殊规制的了解和遵循,这些原则很敏感很严格但也不神秘,大道至简,主要关注所有修缮都用充分记录与存档的原则、尊重原物真实性的原则,以及由真实性原则引发的最少干预的维修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等几个主要原则等几个主要原则。

世界遗产公约和我们现在追求的遗产保护事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的国庆庆祝活动曾经回顾并提出世界遗产事业这样四个方面的衍生效应,可以供我们参考:世界遗产是否为增进和平做出了贡献?世界遗产是否为遗产地正在经历贫穷的民众提供了某种依赖和保障?世界遗产是否促进了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理解?世界遗产是否造福于全球环境的未来?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