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化与电影科技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
四年前,中国电影代表团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了中国电影展,放映了两部电影——《康定情歌》和《流浪地球》。观众的反响非常强烈,《康定情歌》让很多观众热泪盈眶,《流浪地球》则让观众们激情澎湃。有位乌兹别克斯坦导演表示,中国藏族文化悠久,故事感人至深,但如果有航拍可能会更好一些。但《康定情歌》是2010年的胶片电影,因为经费原因,只花费了数百万的成本,几乎没有科技元素。这位导演同时表示《流浪地球》很震撼,中国电影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故事还可以更好,更贴近乌兹别克斯坦的观众。受此事启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制作电影不仅要让中国观众喜欢,也应该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都能欣赏。因此,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如何将科技融入到电影中,同时保持电影原有的独特文化理性,这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流浪地球2》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尽管该片的编剧和导演没有变,拍摄团队也相同,但影片呈现出的却是一场更加精彩、精致、新颖和亮点十足的视觉盛宴。这充分说明,电影从业者应积极探索文化创作与科技融合的方法,不断汲取经验、学习成长。
作为文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电影是与诗歌、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并肩的重要表达方式。但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是,电影具有一个令人惊叹的特点:诞生的时间如此精准。1895年12月28日下午3点,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在法国一家咖啡厅的地下储藏室里上映。而就在同一天,中国也诞生了自己的电影。这一巧合充分展示了,在世界电影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进步。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到现在的有声、彩色、数字化,再到中国巨幕电影的出现,体现了科技为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和魅力。
如今,《封神》《满江红》等大片的出现,让我们惊叹于大场面、大制作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和观赏体验。然而,在我们为高科技手段带来的逼真感和震撼力称赞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电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只重视科技手段而忽略故事情节,没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电影作品注定无法走远。
中国电影要在2035年走向世界,打造“电影强国”,不能忽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高科技融入电影所呈现出的精彩背后,仍然需要坚持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将故事情节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细腻和感人,从而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文化广度的优秀电影作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所强调的那样,文艺创作的道路虽然有一百一千条,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只有将自己置身于人民之中,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其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讲好故事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科技手段将故事情节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细腻和感人。
最后,坚持创新发展。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技术和表现手法,才能保持电影艺术的活力和竞争力。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