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摘登 || 李蔚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研究联络部 | 发布时间:2023-09-14 | 670 次浏览 | 分享到: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科技创新正逐步成为赋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部署了三大任务、十二个专栏,其中之一就是要实施“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性增长,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促进文化数字化发展: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要求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围绕数字文化战略目标,部署形成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8项重点任务。

2022年10月,工信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部署“虚拟现实+文化旅游”、“虚拟现实+演艺娱乐”等重点任务,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开展艺术品展陈、文物古迹复原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支持舞台艺术、综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网络展演,开展沉浸式业态体验落地推广活动;探索观众与表演区新型互动方式与适合线上观演的原生线上演播内容。

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同时指出,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发展“丝路电商”。

这系列文件的发布表明,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文化和旅游领域的重点战略。艺科所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数字科技等新技术与文化艺术场景的应用结合,尤其在艺术品鉴证、舞台艺术创作与传播、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艺术与文化治理方面,都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是设立“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开展艺术品鉴证工作,方便艺术品管理、流通和交易。“艺术品鉴证”是指采用科学仪器对艺术品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存储、备案以及后期的数据比对验证。该模式借助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有效解决了艺术品流通中的“信任危机”。为了实现艺术品备案的便捷化和标准化,我所参与研发了一套微观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的一体化艺术品鉴证仪,开发了信息采集点的自动寻点定位功能,这为艺术品验证时自动寻找采集点进行数据采集、比对提供了全自动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艺术品鉴证、管理、交流等数据库和信息网络,未来艺科所将组建艺术品大数据比对分析科研平台,以规范艺术品市场,促进艺术品交流的健康发展。

目前,“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研发的艺术品鉴证仪器已升级至3.0版本,并多次参加文化艺术成果展览展示。为实现艺术品数字化的规范化管理,2022年,艺科所编制立项了《艺术品数字化管理》相关的4项行业标准,包括“核心元数据”、“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三维扫描采集要求”、“核心业务流程”等4部分内容。实验室正在组建一支艺术品鉴证的专业团队,不断提高艺术品鉴证的科研实力与专业技术水平。

二是应用数字技术,探索新的舞台艺术创作与传播方式。一方面,以数字技术丰富线下演出的创作手段与演出空间,实现舞台艺术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呈现方式创新,提升舞台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此外,演出新业态对科技高度依赖,可以借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丰富创作方式,开展舞美、灯光、音响、机械、视觉特效等的设计制作,创新舞台艺术呈现方式,提升舞台观演环境体验互动,推进云演艺、沉浸式演出等演艺新业态的发展。

艺科所建设的“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多项适应演艺新业态、新发展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2022年,实验室面向国家级演出院团和剧场、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央企和上市公司等多家单位,征集立项了11项实验室开放课题,共同开发研究适用于舞台演出的新技术、新系统、新装备。针对线下演出形态日益丰富多样的趋势,艺科所着手进行了“数字演艺实验舱”的探索,在创新舞台设计、多元化剧场体验、跨界合作与创新演出形式、演出场地创新、观众交互参与等多方面,研发新技术、开展新应用,以丰富演艺新形态,构建演艺新模式,提升观众观赏体验。

艺科所参与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混合现实环境下的观演空间支撑技术研发》,研发了“动态内容实时生成系统和自适应感知投影系统”,以解决演出过程中缺乏虚拟内容的动态调整手段、大尺度异形立体投影困难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虚实结合的文化演出中的沉浸式表演与创作。

另一方面,以数字技术发展线上演播。近年来,许多演出团体和机构转向线上演播,各类演出活动等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直播或预录制,并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开展的各类线上演播活动达1.21万场,线上观众人数达57.3亿余人次,线上收入达2.43亿元。

面对“线上演播”业态的蓬勃发展,艺科所也开展了相关的调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线上演播扩大了受众范围,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对于戏曲和地方戏种,可以积聚人气,扩大剧团影响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线上演播创新了内容和形式,使观看体验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可以提供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实现与观众的实时互动,多机位拍摄和后期技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觉效果;线上演播促进了产业转型和发展,催生出了许多相关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和内容制作公司。调研中也发现,线上演播也存在突出问题:其一是受技术条件限制,线上演播的体验感尚不能和线下演出相提并论;其二是高技术的应用导致线上演播的运营成本较为昂贵,院团和剧场投入动力不足。线上演播朝“云上演艺”的持续发展,亟需技术手段、创作方法的创新。

三是以数字技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艺科所探索应用先进技术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展“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应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实现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采集、存储、挖掘、传播、再创作和交互展示,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数据库,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

艺科所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开展了“文化资源数字化”的项目交流,将合作推进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聚焦传统文化、戏剧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数字化管理、数据开发应用、数字化展陈、数字标准化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探索应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

艺科所研发了“中国戏曲数字人表演系统”,该系统通过动捕技术采集戏曲演员表演数据,在三维动画软件中建模虚拟演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戏曲表演体验软件,使用者可以通过VR眼镜和动捕设备体验不同角色、不同场地、不同选段的戏曲表演,适用戏曲学习。该表演系统已在湖南省少儿图书馆落地应用,帮助青少年学习戏曲表演,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以数字技术丰富内容供给、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水平。一是开展文化艺术数字资源内容多源获取、安全存储、分析挖掘、精准服务应用等领域技术研究,以探索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新模式。艺科所牵头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公共文化资源智能共建共享与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等7家单位,完成了公共文化资源智能共建共享与管理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项目聚焦现有文化艺术数字资源,构建了公共文化云集群环境下的智能共建共享集成应用技术平台,提出了一种以开放共享、版权可追溯、内容精准推荐、效能量化评估为特征的公共文化资源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智能服务新模式。二是研发了面向特定人群的移动式服务技术和装备。艺科所研制生产了用于“文化下乡”的装备——“移动式舞台方舱”,为没有固定舞台的基层文化演出提供临时演出场所,解决了基层演出无舞台、装台难、卸台难等实际问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文化艺术领域治理水平。开展演艺场所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研究,构建演出场所质量安全评测管理平台,为现代文化新空间构筑安全屏障。艺科所“国家舞台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填补行业空白、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创新能力、保障安全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舞台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完成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文艺演出,“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等多项重大活动及其他40余个场馆的舞台设备检测任务,今年也承接了多项重大演出活动的安全技术保障工作。

同时,艺科所还开展了“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提升检测水平和能力,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探索演出装备产品认证服务、剧场安全管理认证服务,拓展演出场馆全生命周期顾问咨询服务。艺科所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文化和旅游服务信用评价与服务质量检测技术与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承担了“文化旅游在役装备及系统服务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与系统工具研发”和“文化和旅游装备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的研发工作,重点研究舞台机械、灯光设备、音视频设备、特效设备、游乐设施、景区装备等在役装备及系统服务质量的检验检测技术,出版了《2021、2022年演出安全生产年度报告》。

完善文化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制修订文化艺术管理、服务、技术、安全等各类标准,针对文化行业的新变化新发展,研究建立“新标准”、“新范式”。艺科所是“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截至目前,剧标委归口国家标准7项、文化行业标准42项。同时,艺科所依托各科研项目,积极开展了“旅游演艺标准体系”、“剧院管理服务标准”、“智慧剧院演出新业态标准”、“文化馆数字资源标准”、“艺术品数字化管理”等文化领域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修订工作,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以服务艺术创作生产,提升文化治理水平。

艺科所今年设立了“艺术科技年度发展报告”重大项目,选取了艺术科技发展的15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收集整理国内外前沿资讯、凝练现状问题,思考发展趋势与挑战。艺科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培养高层次文化科技跨学科人才模式。将来,希望能与更多的高校、研究机构、文艺院团、文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