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摘登 || 尹毅
来源: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官网 | 作者:研究联络部 | 发布时间:2023-09-23 | 63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画领域应如何面对新时代


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尹毅


值此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召开、丝路规划研究中心艺术发展智库揭牌并宣布正式成立之际,我代表此智库专家团队谈谈中国画领域应如何面对新时代,这是一个为中国画领域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发展的时代命题。中国画艺术历史悠久,遗产丰厚,其生存、发展、兴衰、演变一直受到文化、科技、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观其历史轨迹与现实生态,既因具有众多经典佳作为其辉煌而骄傲,也因其存在着复杂因素和混乱现象而令人担忧。现从中国画的创作、流传、认知、管理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观察与思考。


一、中国画的创作体系

中国画的创作体系,主要涉及作者与作品两个系统。就中国画作者而言,由于其专业层面、观察角度不同形成了多种类别,在此不赘述。形形色色的中国画作者却有一点无可争议的共性:天生都不会画画!他们都是从一点也不会启步的,其不同阶段的艺术轨迹及其作品水平是不一样的,但均可从技艺水平、知识修养、原创性建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辨识与定位。

就中国画作品而言,任何一幅都是物质形态、艺术形态、意识形态的结合体,每一种形态都拥有内容丰富的专业内涵。物质形态部分包括画面载体、颜料以及印泥等;艺术形态部分包括形象结构、笔墨语言、色彩构成、题款印迹、艺术式样、风格流派等;意识形态部分包括作品的题材、内容及其传递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情感,所感受到的意境与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和思维活动等。任何中国画作品都是其三种形态是缺一不可的,彼此不可分离的。但是,在具体作品之外,这三种形态却是可以相互独立、各成系统的。

中国画的作品分类也是多样化的,有画种之分、题材内容之分、风格流派之分,以及不同时空的特色之分。创作体系的每一个分支、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板块都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有深入生活挖掘创作题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的问题,还有艺术风格式样的传承,绘画材料、绘画方式与技法的创新发展问题。



二、中国画的流传体系

流传体系涉及空间流传与时间流传两方面的问题。

所谓空间流传指的是由此及彼的地理位置改变。在或近或远的转运途中以及交流交易转手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难免发现某种程度的损伤。

所谓时间流传指的是由某个时间段进入另一时间段。伴随着岁月流逝,一些中国画作品虽然存放在库房中,但是其物质成份与表面微观状态却依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中国画收藏、交流、交易生态,自20世纪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历代书画珍品越来越多地流入了专业收藏机构,在先进的典藏环境中由专业人士科学管理,这无疑是中国画鉴藏历史中的一大进步,但是流传体系所面对的问题依然很多。特别是古往今来的艺术品欠缺其诞生、流传的备案系统,以至于如今无法准确再现诸多艺术品传承的历史轨迹,只能根据某些遗存信息去追溯历史原貌。这不仅耗精力、费时间,而且有些悬案与争议可能永远没有结局。我们应调动作者鉴定、经验鉴定、科技鉴定、科学备案的综合专业力量,提升中国画鉴证备案的专业实力。同时,又要做好中国画收藏、维护、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三、中国画的认知体系

中国画创作是以认知客观现实+审美感受为基础的,每一件美术作品的诞生与流传,每一段美术史的形成与发展,都脱离不了认知体系。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绘画的历史和现实的艺术生态,对中国画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全方位认知,以下几方面的认知尤其重要。

决定某一画种诞生的主要因素是特定的绘画材料与绘画方式,还有采用此材料、运用此方式进行创作的先行者,以及有别于其他画种的作品。某某画种的绘画材料及其绘画方式发明人,以及首先以此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就是此画种的缔造者。中国画之诞生是古代艺术科研的产物,其技术难度与当今之高端科研相比可谓不足挂齿,但就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画的基本样式与特征。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的笔、墨、纸、绢等绘画工具材料之发明与更新,就无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绘画方式与样式,又何谈中国画的民族风格、美学特色、独特的艺术体系?又如何能与世界美术大家庭中的其他画种“拉开距离”?怎能有中国画昔日之辉煌与今日之繁荣?中国画缔造者群体为这一画种确立了极佳的绘画材质与绘画方式,在漫长的创作实践与科研创新中对其不断优化,使其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了鲜明的画种特点:1.其创作采用了独特的绘画工具、独特的绘画方式及其装裱方式,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创作系统。2.当中国画毛笔触及宣纸的瞬间,其触点下的墨色是动态,并向四周有所拓展的,其独特的笔墨效果就在这墨色变化中产生了。3.水墨画画面载体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含水量在创作者操控下,具有了可变性与多变性的特点。4.水墨画可以在画面载体的背面着色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水墨画的艺术语言。总之,水墨画是一个既拥有当代性,又可国际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好画种,但是某些保守的糊涂观点却在限制其发展。例:有人曾主张“中国画必须姓中”,而且要将水墨画仅与中国传统文化捆绑在一起,否则就认为这一画种就不纯正、不正宗了,该观点忽视了各画种均是无国界限制的事实,让其必须姓中显然是一个伪命题,该观点意味着中国画这条“船”只能承载中国的题材内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念,以及本民族、本国家的人文与自然之“货”,而且尚须仅由中国人掌舵启航,仅行驶在中国的水域与航道……,这种自我封闭现象其实就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对此我们应借鉴油画的历史发展,该画种并没有因为最初研发人员或最初创作人员是某民族某国家的,就将其锁定在这个民族、这个国度中,而今它已是世界第一大画种。我们要让水墨画像油画一样,不仅仅是某个地域某个民族的,它应是全人类的!让水墨画在融入世界美术之林的正确路径上,充分地利用其特点、优点,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而让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更加灿烂辉煌。


四、中国画的管理体系

中国画乃至整个艺术品的实物管理、数据管理、法规管理,在近几十年来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提高。在中国画艺术生态的调查研究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管理领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推出优秀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局面,同时也形成了面对当代、面向世界的中国画领域大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尚存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个别文化艺术管理者的学术腐败行为,引起了广大美术工作者的不满,并形成了欲正本清源必反学术腐败的共识。

当下,伪劣艺术品灾情依然严重,也包括中国画抄袭与模仿等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以及真实价值与虚假价格之间反差巨大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画交流交易的正常秩序,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国画鉴证技术系统、学术体系建构,加强与之相配套的产业模式研究、政策法规研究。


中国画的创作、流传、认知、管理体系,在现实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所以,我们要将这四个体系中的问题整合在一起思考,分析。宏观中国画的四个系统,其创作、流传两个体系在当代进步较快,而管理、认知两个体系问题较多,甚至比较严重。根据中国美术事业以及相关产业在新时代繁荣发展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全面认知、理性思考中国画的历史轨迹与现实生态,厘清其各层面、各板块的实情与问题,让新时代的中国画领域更加繁荣,健康发展。


论坛现场